組成:
 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禁食生冷:痛經婦女宜避免食用生冷食物,尤其是小腹發脹、冷痛、虛寒的女性;對於涼、寒性食物如西瓜等瓜類水果、梨子、鳳梨、椰子水、楊桃汁、葡萄柚、哈密瓜、香瓜、橘子、椰子、甘蔗、柚子、梨子、楊桃、橘子、蕃茄、蓮霧、萵苣、綠豆、冬瓜、竹筍、豆腐﹝石膏性寒﹞、苦瓜、蘆筍、冬瓜、菜瓜、芹菜、蘿蔔、大白菜、小黃瓜、竹筍、水梨、空心菜 白筍等,要盡量避免食用;過份辛辣的食物同樣不宜,如辣椒、羊肉、烤炸食物及酒。可多吃的食物,包括蘋果、櫻桃、葡萄、菠菜及蛋、動物肝臟、瘦豬肉 、草莓、釋迦。
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提早服藥防攝護腺肥大_中醫觀點》早服補腎健脾方 攝護腺晚肥大

2009/04/05 17:20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調理原則:

月經淋漓可分為氣虛型、血瘀型以及血熱型,在臨床的辨證論治上,通常氣虛、血瘀型會互相夾雜,血熱、氣虛型也會互相的夾雜在一起,而血熱型與氣虛型是完全不同體質的症狀,因此在臨床辨證上更要辨別清楚。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●「黃耆」這味藥,自從黃耆紅棗湯對於口腔潰爛久不癒的病患,具有提升免疫功效論點後,曾經風靡全台民眾,尤其在許多上班族的辦公桌前,幾乎人手一杯,成為養生保健的明星飲料,「黃耆」的魅力在此可說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 根據《本草綱目》的記載,「黃耆」味甘性微溫,功能助衛氣、固氣表、補中氣、升清氣、托瘡毒、利小便。「黃耆」一般在臨床上常用於以下幾種情況:

 固表止汗–一般平素體弱,表虛衛氣不固,常有自汗、易受風寒感冒等情況。治療表虛自汗,經常易感冒者,用黃耆能助衛氣、固皮表;常配合白朮、防風(玉屏風散)、桂枝、白芍等同用。

 補中益氣–脾胃虛弱、中氣不足而出現疲倦,食慾不佳、面色(白光)白或兼脫肛、子宮下垂,


皆可用此藥補益中氣,升提清氣。例如補中益氣湯中即為黃耆與黨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等同用。


 消水腫–黃耆有利尿作用,當用於治療頭面、四肢水腫時,可配合防己、白朮、甘草、薑皮等同用。


 補氣升血:氣血互生,如突然大失血或大病後氣血虛弱,出現面白、出汗、胸悶氣短、脈細而弱

,可用黃耆二至四兩,當歸三至五錢煎服,以補氣而生血。

 脫毒排膿–對於氣血虛弱之人,所患的瘡瘍,因正氣不足,不能托毒外出,使其化膿排毒而致膿為稀水狀,瘍處久不收口。而據近代研究,黃耆可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,擴張血管,改善行血,使久壞之肌細胞恢復活力,故可治慢性潰瘍癰疽。

 事實上,黃耆也是非常流行的中藥或保健湯料,陳玫妃醫師強調,基本上,黃耆是屬於較偏溫補之物,所以如要做成家庭羹湯前,若體質屬於比較火盛的人,應再配合其他藥物,但要多加注意或劑量上少用,尤其是有些人雖然體質虛但確實有虛火,虛而有火的人,即所謂的虛不受補。

 陳玫妃建議民眾幾帖活用黃耆的方子供社會大眾參考:

 ▲一般家庭平補的湯料最好為:黃耆、當歸、枸杞、大棗、玉竹等;若有虛火者可加上沙參、麥冬等。

 ▲台灣民眾不少人動手術後,喜歡到中藥店買一些有收口生肌作用的中藥(保火)湯,不妨用黃耆炖鱸魚,因為鱸魚有促使手術傷口癒合的功能。

 ▲若貧血和病後身體虛弱,最好用黃耆一兩+當歸二錢+紅棗五枚+枸杞三錢燉瘦肉(保火)。

 ▲增強小孩免疫力,則可用黃耆+紅棗三枚+枸杞三錢煮湯喝;若易流虛汗可加白朮二錢、防風三錢煮湯喝。

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黃耆品種以晉耆和白皮晉較常見,還有一種黑皮耆,陳玫妃說明黑皮耆雖然是黑皮但本身仍是白皮耆種;一般晉耆所含糖份較高,由於炮製過故較甜;白皮耆所含糖份較低,但適合糖尿病患服用。

 有學者專家認為,真正的黃耆應該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耆及莢膜黃耆的乾燥根,又稱為白皮耆、北耆,少部份為黑皮耆。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玫瑰果

豐富維生素C,美容養顏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更年期缺乏雌激素 腎氣衰、心病生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落枕

落枕又稱為頸肌痛,為曾帽肌及胸鎖乳突肌發生疼痛,通常患者頭會傾向患側,來減輕疼痛,故又有斜頸的現象,通常是因為睡姿不良、體質虛弱、或感冒、過度疲勞、損傷、外傷等,都可能導致落枕。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M90徐英洲 



一、概論:



拔罐療法又稱吸杯法,古時是用獸角拔罐,又稱『角法』。拔罐法是借助熱力,排除罐中空氣,造成負壓,吸著於皮膚,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方法,具有行氣、消腫、祛寒等作用。



目前拔罐療法已不再是針、灸、藥的輔助手段,而漸漸成為單獨治療疾病的一種重要方法。拔罐療法由過去吸拔局部不移動,發展成為中醫辨證,選穴配方,循經行走,或閃、或搖、或提、或燙等十多餘種方法。



二、火罐的種類:



(1)竹製火罐(2)陶製火罐(3)玻璃火罐等。





三、拔罐的方法:



(1)點火法(2)投火法(3)閃火法(4)架火法



四、拔罐法之運用:



(1)單罐:用於範圍較小或是壓痛點。



(2)多罐:用於範圍廣大。



(3)留罐:吸著後,留置10-15分鐘拔去。常用於肌肉風濕痛、胃痛、頭痛、咳嗽等症。



(4)走罐:又稱『行罐』、『推罐』,適用於面積較廣、肌肉較豐富部位的病變,如脊背痛。在患部先塗一層油如凡士林,循經絡推拉罐體,治療部位多取於腎經和膀胱經。



(5)閃罐:將罐體反覆吸拔、開啟於施術部位或穴位的方法。使皮膚經吸、啟、緊、鬆之物理治療,而改善循環,且通過經絡、穴位之刺激以治療疾病。



(6)提罐:留罐時,為增強效果,可將罐體上提而後放鬆以刺激之。



(7)針罐:先在患部行毫針療法,在針刺部位拔罐。



(8)蒸氣療法:用中藥為材料蒸煮竹罐。





(9)放血(刺絡)拔罐:用三稜針或皮膚針刺血後,再拔罐。



【適應症】



拔罐療法之適應症極為廣泛,但主要用於風濕痹痛等症,拔罐部位應選擇肌肉豐盈而具有彈力,沒有毛髮的部位,如肩胛、背部、腹部等。







五、操作手續及注意事項:



(1)安置病患:以舒服為原則。



(2)消毒:施術者手部以及施術部位、罐子之適當消毒。



(3)塗油:尤其是走罐時,一定要塗潤滑油,如凡士林、曼秀雷敦。



(4)施術:投火時動作敏捷,不可燒到瓶緣,以免燒傷。



(5)探問並加以解釋:局部常會留下明顯的痕跡,過幾天會自行消退。



(6)起罐:按壓罐口的一側皮膚,造成漏氣,罐子自動脫落。切忌硬拉硬扭,造成皮膚傷害。



(7)檢查、保護:是否燙傷、起水泡(該部位若多潮紅、嫩、易破,可塗凡士林、曼秀雷敦,以消毒紗布覆蓋)。



【注意】



(1)使用拔罐放血,不宜出血過多,若是誤傷動脈,則罐中有射 



血現象,應立即起罐。



(2)拔罐中若遇暈罐現象,應立即起罐。



六、禁忌症:



(1)全身或局部皮膚病,肌肉削瘦或露骨不平、毛髮多及大血管處,皮膚失去彈性,極度衰弱。



(2)皮膚嚴重過敏或極度水腫。



(3)血壓過高者,應慎用火罐,切忌強手法。



(4)因熱症而引發之頭痛、目眩、抽慉、關節痛。



(5)癲狂躁動患者,不適用拔罐。



(6)六歲以下之兒童或七十歲以上老人。



(7)中度或嚴重之心臟病。



(8)婦女妊娠期下腹部、乳頭部、心臟部位不可拔罐,其他部位手法宜輕。



七、意外之預防與處理:



(1)燙傷及疼痛:



原因:



A、閃火法之火焰太靠近瓶口



B、起罐手法太猛



C、多罐法之排列過密,皮膚受到牽引而疼痛



D、皮膚較細嫩之部位



處理:



A、燙傷處的大水泡可刺破,敷上凡士林、紗布;小水泡則局部塗藥水、蓋紗布,燙傷處五天內不可再拔罐。



B、過度瘀血之處,短期內不可再拔罐。











(2)休克:



原因:體質虛弱、精神過敏、大飢大渴、過飽過勞、心臟有問題、刺激部位太多,病人無法承受。



處理:看見病人臉色蒼白、呼吸急促、四肢厥冷、冒汗、神情有異,病人覺得頭暈眼花、胸悶、噁心欲吐,則應立即起罐,使患者平臥,下肢墊高,頭部放低,休息片刻,清醒時可給一杯溫水,亦可用百會、合谷、少商、人中、湧泉等暈針急救穴。
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蔬養生素魚翅鍋

 

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