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新生報刊登於

7/14中醫藥版「話題專欄」

《捐血與健康》捐血不等於中醫放血

 
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捐血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新陳代謝,以及改善血液的黏稠度,也可以幫助減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。中醫也認為,從血的外觀、顏色,也可以初步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態。
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中醫對血液的觀念,認為血是髓骨精微所化成,具有營養跟滋潤人體的作用,血液充盈在血脈中,內流到臟腑,外流到四肢,使身體得到營養維持健康。捐血能促進身體循環代謝作用,不過,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捐血,較不適合的像是包括懷孕婦女,以及產後的婦女。C型肝炎呈現陽性者。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腎臟病,或是體內有傳染、過敏疾病者。體內的血小板功能不足。以及有貧血,低血壓問題者。傳統中醫並沒有捐血的記載,而較為相關的,類似有「放血」;放的也就是所謂的體內瘀血(髒血),也常應用於傷科處理。

陳醫師表示,放血可分為「靜脈血管放血」跟「穴位的放血」。靜脈血管放血可以達到疏通血脈,降低血液濃度,促進身體血液循環的作用。而穴位的放血,主要具有疏通經絡、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。此外,從放血的顏色也可以用來判斷病情。通常血色較鮮紅者,屬於為身體健康的表現。若血色是暗淡的,則屬於氣血不足。而血液色暗、黏稠,則代表體內可能有疾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