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新生報刊登於

6/16中醫藥版「話題專欄」

《乳腺炎_中醫觀點》瘀乳期重通乳散結

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許多產婦常見乳腺炎問題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當乳房的奶水沒有被吸出,而輸乳管被黏稠的乳汁阻塞時,會發生乳腺管的阻塞,造成局部的疼痛、硬塊。傳統中醫將乳腺炎稱為「乳癰」,一般可分為外吹乳癰,以及內吹乳癰。局部會有疼痛的硬塊、紅腫,甚至有發燒的現象。中醫治療可分三期。

  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乳腺炎多由於乳汁瘀積;因為產婦餵奶不當,次數過少,沒有將剩餘的乳汁即時排空,而瘀滯在乳腺中,形成乳塊,壓迫乳腺管,造成阻塞。若進一步由於細菌的入侵,沿著淋巴管,侵犯到乳腺附近組織,便會造成發炎。或姿勢不正確,沒將奶水吸出,及穿了太緊的胸罩等,也會阻塞奶水的流通。可能會造成乳房組織發炎,而形成感染性的乳腺炎,這時局部會有疼痛的硬塊、紅腫,甚至發燒。在中醫辨證,可分為「瘀乳期」、以及急性的「蘊膿期」「潰膿期」。

  
陳醫師表示,在瘀乳期部分,只要將乳汁吸出,以免阻塞乳腺管時,症狀通常都會改善;可用疏肝解鬱、通乳散結的藥方,如疏肝通乳方,若有發熱、疼痛,可加上黃芩、槴子、連翹。而蘊膿期,則可用清熱解毒、托裏透膿的藥方,如托裏透膿散。若屬潰膿期,則可用清熱生肌的藥方,如四妙湯。醫師建議,產後餵奶需注意乳房組織有沒有通暢,也應多休息,可在乳房的周圍做輕柔的按摩。即使是乳腺發炎,還是可以持續餵奶。如果不想餵,還是一定要將奶水擠出,才能改善症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