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帶狀皰疹常見當身體處在抵抗力弱,或感冒後誘發,當潛浮在神經節的病毒,便可能在抵抗力弱時,再度被引發。通常帶狀泡疹所形成的水泡會形成壞死性的痂皮,而後脫落,但仍會有持續性的疼痛。中醫認為,此症由於情志不遂、飲食失調,而導致濕熱鬱結,發於皮膚,多與心火及肝膽火旺、脾胃失熱相關。

 

在中醫稱為「蛇串瘡」,也就是民間所謂的「飛蛇」;治療可應用利濕、解毒、健脾、活血理氣等藥方調理。

 

陳醫師表示,中醫辨證治療上,針對「熱盛型」者,臨床症狀可見局部皮膚鮮紅,灼熱、刺痛、煩燥、易怒、便秘、小便黃,治療可用清濕熱的藥方,如龍膽瀉肝湯。還有「濕熱盛」者,是由於脾胃失於運化,而感染毒邪。可見皮膚顏色較淡,較疼痛,大便較黏,食慾不好,可用健脾、利濕、解毒的藥方,如胃苓湯加減。

 

「氣滯血瘀型」者,常於水泡消退後,出現延神經根兩側疼痛。可用活血理氣的藥方來解毒。針灸部分,可局部取穴,或遠處取穴,沿著神經跟疼痛的地方微刺,再加上遠處取穴。取用曲池、合谷、足三里、三陰交、陽陵泉等穴。

 

醫師建議,治療期間建議少吃辛辣的食物,以及魚、蟹、蝦等發性的食物。避免熬夜、過渡疲勞。少吃生冷的食物。茶飲保健方可準備薏苡仁3錢、黃芩3錢、甘草1錢。用600C.C的熱水先煮沸後,轉小火,煮約5分鐘,放溫,即可飲用。可幫助健脾利濕、清熱解毒,改善帶狀泡疹所引起的疼痛及刺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