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9236306_m  摘要:

一般中醫認為的胎漏、胞阻、胎動不安都是屬於西醫的「先兆性流產」,這種觀念不一定正確,事實上從中醫的典籍當中可以發現,在整個懷孕過程當中,可能存在這種現象,也就是說有時後中醫的名詞跟西醫的名詞是不可以畫上等號的,這樣會侷限中醫整個治療範圍。

中醫古籍中一些姙娠疾病的名詞

姙娠腹痛:也就是懷孕時肚子會痛而且有下腹重墜的感覺,

胎漏:就是懷孕期間有出血的現象稱之。

胎動不安:若是有出血並有腰酸背痛的現象,稱之為胎動不安。胞阻、胎漏、

胎動不安事實上是可以互相轉換的,可以變好成為正常的姙娠,也可以變壞如:墮胎、滑胎跟小產,所以在臨床上,除非是先天上染色體的異常,否則都可以藉由藥物來控制甚至挽回。

關鍵詞:

姙娠腹痛、胎漏、胎動不安

辨症論治

一、姙娠腹痛

1.虛寒

症狀:在姙娠期間小腹會冷痛、臉色蒼白、容易手腳冰冷、頻尿、舌淡、苔薄白、脈沉弱。

治療法則:暖宮止痛、養血安胎。

方劑建議:用【金匱要略】膠艾湯加上杜仲、巴戟天、補骨脂。

2.血虛

症狀:小腹綿綿作痛,按之痛減、頭暈目眩、心悸怔仲、臉色微黃。

治療原則:可養血行氣、緩急止痛。

建議方劑用【金匱要略】的當歸芍藥散去澤瀉。

3氣鬱

症狀:懷孕後胸腹脹滿疼痛,尤其以兩個脇肋最為嚴重,容易煩躁易怒、苔薄膩、脈弦滑。

治療原則:可用舒肝解鬱、理氣行滯的方式。

建議處方:【逍遙散】加上蘇梗。

二、胎漏、胎動不安

1.氣血虛弱型:

症狀:在姙娠初期,有下墜感、陰道有小量的出血、淡紅色,臉色蒼白、疲倦乏力、腰痠腹脹、舌淡、苔薄白。

治療原則:可用補氣血、固腎安胎。

建議處方:【景岳全書】胎原飲去當歸,加黃耆、阿膠。

2.腎虛型

症狀:姙娠腰痠腹墜,或見陰道出血、頭暈、耳鳴、小便頻數,甚至失禁,苔薄白、脈沉弱。

治療原則:可用固腎安胎、佐以益氣。

建議處方:【醫學衷中參西錄】的壽胎丸加黨参、白朮。

3.血熱

症狀:姙娠出血、色鮮紅,或者心煩不安、口乾下墜、手心煩熱、口乾舌燥,或有潮熱、小便黃、便秘、舌質紅、苔黃、脈弦滑。

治療原則:滋陰清熱、養血安胎。

建議處方:【景岳全書】的保陰煎加苎麻根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