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 台灣新生報 2015417
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早產是指懷孕二十周後到三十六周前,且胎兒體重少於二千五百克就生出來,通常跟氣血虛弱、腎氣不足、血熱等證有關係,只要針對這些證予以補氣、養血、調腎,有助於早產安胎。

若有感染情形,可予以清熱、解毒、養陰治療。陳醫師指出,其實早產往往有跡可尋,臨床上發現,孕婦每三十分鐘出現三次以上子宮收縮,以及下背部頓痛、痠痛、腰痠、下腹部脹痛、陰道出血、子宮頸閉鎖不全、前置胎盤、胎盤早期剝落、早期破水等都可能是早產的徵兆。

此外,間歇性悶痛以及下墜感也有早產的可能性。陰道出血可能是前置胎盤或是胎盤早期剝落所引起。

陳玫妃醫師進一步指出,除了使用藥物於安胎處置之外,如果發生急迫性子宮強烈收縮,建議採取中醫、西醫共同配合的方式進行治療,例如中醫調理體質配合西藥控制子宮收縮。

氣血虛弱者常見氣虛、攝不住血、顧不住胎兒、有下墜感等情形,孕婦容易出現貧血、低血壓、臉色萎黃、精神疲倦、頭暈、頭痛等症狀。

腎氣不足者容易導致子宮不穩定,以致於發生子宮收縮,就以腎陽虛型孕婦來說,通常容易出現手腳冰冷、頻尿、腰痠、怕冷等症狀;血熱者容易因為子宮遭受病菌等外物感染所導致子宮收縮。

醫師建議有早產跡象的孕婦,安胎期間要減少活動量,避免刺激子宮收縮,不要攝取過多熱量、飲食宜均衡、儘量多臥床、注意鹽分攝取、不要吃麻油雞、多吃含有鐵質的食物,以及忌食冰冷、生冷、濕冷的食物,酒精性飲料最好不要飲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