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台灣新生報  2015518

肝炎分成很多種類型,每種肝炎傳染方式也不盡相同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肝炎指的是肝臟出現發炎病變,常見病毒性肝炎以ABC三種類型為主,傳統中醫辨證常見濕熱、脾虛肝熱、肝腎虛損、氣滯血瘀等四大類型。

陳醫師指出,ABC三種肝炎傳染途徑有所不同,A型肝炎主要是吃下遭到病毒汙染的食物,所以政府以前推廣公筷母匙,目的是為了防治這種肝炎;B型肝炎常經由血液、性交、唾液等感染,以及母親垂直感染,較少經由飲食傳染;C型肝炎主要由於血液、體液進行傳染,傳染初期沒有臨床症狀。

陳玫妃醫師指出,中醫認為,肝炎和肝脾兩臟相關,如果進展至肝硬化,就變成肝積、脾積,通常肝炎早期會出現食慾減退、消化不好、腹脹、臉色黑,甚至出現肝區隱痛、黃疸等症狀。

辨 證後常分為濕熱、脾虛肝熱、肝腎虛損、氣滯血瘀。濕熱型又有濕重於熱、熱重於濕之別,如果是濕重於熱,容易有小便黃、舌苔黃膩等症狀,適合用茵陳五苓散, 如果是熱重於濕,患者容易口乾、口苦,適合用龍膽瀉肝湯;脾虛肝熱型適合用加味逍遙散;肝腎虛損型適合用六味地黃丸;氣滯血瘀型適合用血府逐瘀湯。

肝炎患者特別需要注重保健措施,以便避免影響病情,建議平常要多休息、不熬夜、遠離酒精、禁止濫服藥物,以減輕肝臟負擔。此外,按摩太衝、期門、陽陵泉等穴道,有助肝臟保健。太衝穴位在足背第一、第二趾縫上,大約一五寸凹陷處;期門穴位於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,也就是前正中線旁開四寸處;陽陵泉穴位在小腿外側,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