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「黃耆」這味藥,自從黃耆紅棗湯對於口腔潰爛久不癒的病患,具有提升免疫功效論點後,曾經風靡全台民眾,尤其在許多上班族的辦公桌前,幾乎人手一杯,成為養生保健的明星飲料,「黃耆」的魅力在此可說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 根據《本草綱目》的記載,「黃耆」味甘性微溫,功能助衛氣、固氣表、補中氣、升清氣、托瘡毒、利小便。「黃耆」一般在臨床上常用於以下幾種情況:

 固表止汗–一般平素體弱,表虛衛氣不固,常有自汗、易受風寒感冒等情況。治療表虛自汗,經常易感冒者,用黃耆能助衛氣、固皮表;常配合白朮、防風(玉屏風散)、桂枝、白芍等同用。

 補中益氣–脾胃虛弱、中氣不足而出現疲倦,食慾不佳、面色(白光)白或兼脫肛、子宮下垂,


皆可用此藥補益中氣,升提清氣。例如補中益氣湯中即為黃耆與黨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等同用。


 消水腫–黃耆有利尿作用,當用於治療頭面、四肢水腫時,可配合防己、白朮、甘草、薑皮等同用。


 補氣升血:氣血互生,如突然大失血或大病後氣血虛弱,出現面白、出汗、胸悶氣短、脈細而弱

,可用黃耆二至四兩,當歸三至五錢煎服,以補氣而生血。

 脫毒排膿–對於氣血虛弱之人,所患的瘡瘍,因正氣不足,不能托毒外出,使其化膿排毒而致膿為稀水狀,瘍處久不收口。而據近代研究,黃耆可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,擴張血管,改善行血,使久壞之肌細胞恢復活力,故可治慢性潰瘍癰疽。

 事實上,黃耆也是非常流行的中藥或保健湯料,陳玫妃醫師強調,基本上,黃耆是屬於較偏溫補之物,所以如要做成家庭羹湯前,若體質屬於比較火盛的人,應再配合其他藥物,但要多加注意或劑量上少用,尤其是有些人雖然體質虛但確實有虛火,虛而有火的人,即所謂的虛不受補。

 陳玫妃建議民眾幾帖活用黃耆的方子供社會大眾參考:

 ▲一般家庭平補的湯料最好為:黃耆、當歸、枸杞、大棗、玉竹等;若有虛火者可加上沙參、麥冬等。

 ▲台灣民眾不少人動手術後,喜歡到中藥店買一些有收口生肌作用的中藥(保火)湯,不妨用黃耆炖鱸魚,因為鱸魚有促使手術傷口癒合的功能。

 ▲若貧血和病後身體虛弱,最好用黃耆一兩+當歸二錢+紅棗五枚+枸杞三錢燉瘦肉(保火)。

 ▲增強小孩免疫力,則可用黃耆+紅棗三枚+枸杞三錢煮湯喝;若易流虛汗可加白朮二錢、防風三錢煮湯喝。

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黃耆品種以晉耆和白皮晉較常見,還有一種黑皮耆,陳玫妃說明黑皮耆雖然是黑皮但本身仍是白皮耆種;一般晉耆所含糖份較高,由於炮製過故較甜;白皮耆所含糖份較低,但適合糖尿病患服用。

 有學者專家認為,真正的黃耆應該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耆及莢膜黃耆的乾燥根,又稱為白皮耆、北耆,少部份為黑皮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