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產先改善發炎再補氣血

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女性流產後,中醫如何進行調理?開業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流產後的中醫調理,以去濕熱,加上活血涼血為主,搭配補腎藥為輔。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去邪氣,再扶其正氣;當發炎現象改善後,可再慢慢加重補氣血及補腎的藥方。

 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門診中一名女性患者,曾做過人工流產手術,後來發現每次月經量有越來越少的趨勢,月經週期延後且不規則。中醫認為,此為素體腎氣虛,造成內分泌系統卵巢功能低下,排卵不佳,且子宮內膜基底層受損,須用補腎活血藥來活絡內分泌,促進正常排卵,修補受損的內膜。再加上該名患者平常就有白帶問題,陰部會搔癢,月經色暗褐,若較疲累時兩側小腹還會脹痛。此症狀屬於「溼熱蘊結」,宜用清熱化濕,活血涼血的藥把體內發炎的物質代謝掉。在治療時,先以生化湯,再加上理氣止痛清熱藥香附、元胡、黃芩、銀花、蒲公英等藥,把污血惡露排出並預防發炎,以改善症狀。

  陳玫妃表示,剛做完人工流產後症狀以發炎為主,所以可用龍膽瀉肝湯去溼熱,再加上血府逐瘀湯活血涼血,搭配補腎藥為輔,如菟絲子、巴戟天等。也就是依中醫理論先去其邪氣,改善發炎,再扶其正氣,增強免疫力。當發炎現象改善後,再慢慢加重補氣血及補腎的藥方,另再加上氣血雙補的八珍湯、補腎氣的菟絲子、巴戟天、女貞子、覆盆子等藥,來增強內分泌的機能。

  醫師指出,因為慢性發炎很容易拖延時日不癒,活血藥有加強清溼熱藥及補腎補氣藥的作用。平日調養則建議可用黃耆、當歸、杜仲、枸杞、紅棗燉煮雞腿服用,可達到補血、補腎固筋骨、滋陰等作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