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風之診治

前言

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因「阻塞」或「爆裂」而使得腦組織不能得到充份血液滋養,造成腦細胞的壞死。亦稱為腦血管意外(cerebrovascular accidentbrain attack)

大腦的角色:腦重量約佔2-3%的體重,其日常需求量約15%心輸出血量、20%的氧氯、25%的葡萄糖。

台灣地區腦血管疾病高居十大死亡原因之第二位。

根據 黃瑞雄 醫師等在1994年的台灣地區全區腦中風盛行率調查研究報告,台灣地區腦中風盛行率約為6.43

多數的腦血管疾病患者並非會死於急性期,但多數會遺留下來不等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。

腦中風的臨床三大特徵

突然發作(Sudden Onset

神經缺損(Neurological Deficit):半身不遂、半身感覺異常、視野缺損,失語。

主要危險因子(Major Risk Factor):老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。

腦動脈硬化症

腦動脈硬化症是全身動脈硬化的基礎上,使腦動脈產生了瀰漫性的粥樣硬化、管腔狹窄,小血管閉塞,從而使腦實質的供血量減少,神經功能產生障礙。

腦動脈硬化症之病因

1.脂質代謝障礙

動脈粥樣硬化是由於血脂過多地滲透動脈內膜後,不能再回濾入營養血管,因而沈積於血管壁內膜下層。

2.血管壁本身代謝障礙

血管壁多糖代謝失調。

血管壁酶的變化。

吸煙使血管壁長期痙攣,導致血管壁缺氧。

營養不良導致通透性改變。

3.血液動力學因素

動脈粥樣硬化最初損害是血小板在血液動力學作用下,先在動脈分叉處積聚,血小板與內皮細胞相互作用導致內膜的損傷,高膽固醇血症可增加血小板積聚。

4.血小板聚積作用

由於內膜損傷,血小板黏附於局部而形成血拴。中性脂肪、膽固醇沈積、膠原纖維大量增生,相繼形成附壁血拴,管壁增厚,血管狹窄扭曲,腦血管產生閉塞,使血液灌流不足,腦組織軟化,瀰漫性萎縮,神經細胞變性與功能障礙。

5.其他因素

年齡、性別、職業、飲食、肥胖、血壓、遺傳、內分泌、精神因素、微量元素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