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新生報刊登於

2/22中醫藥版 「話題專欄」

穴位按摩助血液循環


 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血壓過低可歸屬於中醫「虛勞」範疇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當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,或者是週邊的血管阻力降低時,便會導致形成低血壓。有可能是先天的,或者是藥物造成,可能服用太多的降血壓,或者是脫水、休克、大病後、老化等因素。中醫認為,病機上是由於氣虛、陽虛,陰血虧虛,或氣陰兩虛所致。

  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低血壓患者在臨床表現會容易頭暈、頭昏、臉色蒼白、心慌、心悸、精神萎靡、嗜睡、食慾不振。中醫認為,當氣虛、陽虛時,會導致心脈鼓動無力,氣機升降失和,而導致心脈濡養無力。而陰血虧虛,會使血脈更無法充份的濡養心腦。氣陰兩虛者,則由於陰陽的失調,會導致臟腑功能不佳,因而引發頭暈、畏冷、腰酸、食慾不振、疲乏等低血壓的症狀。辨證治療上,針對氣虛、陽虛型,可用獨參湯或補中益氣湯,或平時可用人參2錢、當歸2錢、枸杞3錢、桂圓1錢,水煎服用。而氣陰兩虛型,可用生脈飲、養心湯,或炙甘草湯。臨床上可用黃耆5錢、麥冬3錢、紅棗5枚,水煎服用。若屬腎陰陽兩虛者,可用濟生腎氣丸來服用。若為氣血兩虧問題,可用八珍湯、人參養榮湯等。而氣虛眩暈,則可選用半夏天麻白朮湯或苓桂朮甘湯。

  
穴位按摩部分,陳醫師指出,可選用合谷穴、血海穴、三陰交、後谿穴,來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,有補血、調升血壓的作用。飲食部分,建議多攝取一些紅色的補血食物,如豬肝、菠菜、櫻桃、葡萄、蘋果等,可加強造血機能,幫助血壓上升。也可多吃一些像人參、當歸、山藥、紅棗、生地、桂圓、蜂蜜等滋補的食物,也可改善低血壓。平常應避免過度勞累、熬夜,睡覺時枕頭不宜過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