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9236991_m  台灣新生報刊登於

3/12 中醫藥版「話題專欄」

《胃出血_中醫觀點》飲食不節、情志所傷胃出血成因

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許多人飲食習慣差,容易造成胃出血的問題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胃出血病因多為飲食不節、情志所傷而導致脾胃升降不暢、氣機不暢等。患者常見嘔吐物中可能滲有血液;長時間胃出血還可能會出現貧血,頭暈、容易疲倦、面色蒼白、胸悶和頭重腳輕等問題。嚴重者,可能出現心悸、低血壓、尿量減少等現象。

  
陳玫妃醫師表示,脾胃居中焦,是臟腑升降的樞紐,為後天之本,全賴肝膽之氣的疏泄會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吸收。如果各種原因導致肝膽脾胃功能異常,便可能出現胃出血問題;與氣滯鬱結、肝氣犯胃等有關。而當瘀血阻滯脈絡,血液不能正常運行,就會出現上消化道出血,表現為嘔血、便血及胃脘部疼痛等症狀。

  
整體而言,氣滯鬱結、氣機鬱滯、瘀血內阻為胃出血主要的病機。藥方治療可應用方黃土湯、失笑散加上白芨末、川七末。針灸治療部分,針對出血疼痛者,可取中脘、梁門、足三里穴調理。

  
日常保健部分,陳醫師建議,三餐應定時定量,避免暴飲暴食。吃東西要細嚼慢嚥,以無刺激性、低纖維、易消化為原則。戒菸酒。遠離刺激、辛辣性的食物,以免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。此外,酸度較高的水果,建議於飯後攝食,空腹攝取可能造成胃部不適。飲食烹調上,建議以易於消化的烹調方式為主,像是蒸、煮、燉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