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9234879_m  台灣新生報刊登於

4/4中醫藥版 「話題專欄」

《頸椎狹窄_中醫觀點》調理頸椎狹窄重舒筋活絡


 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有頸椎狹窄的問題者,常見脖子酸痛、僵硬等不適症狀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頸椎狹窄是椎間盤經過經年累月的使用,而導致退化、失去彈性,也失去了避震的作用,甚至有鈣化的情形。中醫治療主要可分為三個時期,可應用舒筋活絡、活血藥方,同時配合針灸、按摩手法調理。

  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隨著年紀老化,人體為了維持頸椎的穩定度,可能就會開始骨質增生、韌帶肥厚的現象,甚至有鈣化的情形,所以脊椎所在的脊椎腔,跟頸神經,當通過的頸椎神經孔,便會變得狹窄。患者症狀常見脖子酸痛、僵硬,還會沿著肩膀、手臂、手指,產生麻痛,拿東西沒有力氣,精細動作較為遲鈍,甚至走路腳步愈來愈僵硬、無力、麻痺等症狀。中醫治療可分為前期、形成期以及後期三階段。

  
陳醫師表示,在頸椎病的前期,通常有一個或多個頸椎間隙較為輕度的狹窄,通常在日常生活中,多加休息,避免不良的姿勢、動作,以及做點適當的運動,放鬆身體的肌肉,是可以改善的。在中醫治療上,可用舒筋活絡的中藥,如葛根湯,配合針灸,選用陽陵泉、肩井,再加強手法按摩,也可配合輕度的頸部牽引。而在頸椎病形成期,通常有一個或多個頸椎間隙長期處於中度的狹窄。中醫治療要消除頸椎間隙的持久壓力,以及恢復頸肩盤的體液循環,通常可建議使用舒筋活血的方藥,如疏經活血湯,再配合針灸,用強烈的刺激,可選用風門、合谷、大杼等穴位,再配合按摩軟組織的手法。

  
而到了最後階段,陳醫師表示,頸椎壓迫症的後期,通常有一個或多個頸椎長期處於重度的狹窄。中醫治療可用舒通活絡的中藥,如當歸拈痛湯,再加上針灸,風池、合谷、大椎等穴位,配合適當的按摩手法,以及較重劑量的頸椎牽引。醫師也建議,有頸椎壓迫症的病人,平時就要注重睡眠的姿勢,以及坐姿、站姿,都會影響到脊椎的發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