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9236152_m  台灣新生報刊登於

4/28中醫藥版

肝鬱化火蘊積肌膚褥瘡生

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久病長期躺臥的老年人,容易發生褥瘡的問題。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褥瘡好發的部位,依老人臥病的姿勢不同而有所改變;通常是在骨突跟床褥間,如果有互相擠壓,便容易形成壓迫點,也是最容易形成褥瘡的部位。中醫認為,此症與肝鬱化火,並夾雜有濕熱、毒邪,蘊積於肌膚有關。

  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造成褥瘡的原因包括因為身體老化、營養不良、血壓低、貧血、活動障礙,以及所在地潮濕,其它,如糖尿病、吸煙等,也是高危險群,因此它好發於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。通常最容易發生褥瘡的部位在尾椎,其它如腸骨、股骨大轉子、薦骨、外踝等地方也常見。中醫認為,此症是由於年老體弱、血虛肝旺,而導致毒邪外侵、氣滯血瘀,導致傷口潰爛疼痛,長時間不癒;所以屬於一種肝鬱化火,而夾雜有濕熱、毒邪,而蘊積於肌膚所致。辨證治療上,針對肝膽熱盛者,可用清肝利膽的藥方,如龍膽瀉肝湯。而脾濕蘊毒型,可用健脾利濕、清熱解毒的藥方,如胃苓湯,加上二妙散。若屬肝旺脾虛、氣滯血瘀型,可選用疏肝健脾、理氣化瘀的藥方,如逍遙散加上金鈴子散。

  
外敷部分,陳醫師表示,可用中藥的保肌散,組成有黃蓮、豬膽、綠豆、黃柏、冰片。可針對褥瘡的病患,達到清熱解毒、化腐護膚、收口、止痛等效果。且對於褥瘡可促進傷口癒合,對黏膜皮膚損傷也有修復的作用。醫師也建議,長期臥床的老人,要注意筋骨上的活動及皮膚上的護理。每兩個小時,要翻身2~4次,適當做全身關節的運動,以改善身體的循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