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細菌感染腹瀉_中醫觀點》脾胃受邪氣入侵 功能失常易瀉泄

台灣新生報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

中醫師陳玫妃表示,細菌性腸炎多由於污染食物、飲水食入人體中。免疫力不好的老人、小孩或慢性病患,都容易感染細菌性腸炎。細菌性腸炎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,包含大便黏液狀的症狀。中醫認為,如果脾胃受到了邪氣,就會使得胃失和降,脾胃運化失常,成瀉泄。

 

陳玫妃表示,當腸炎的細菌進入腸壁,釋放出腸毒素,會引起噁心、嘔吐、水瀉,甚至使病人發燒、腹痛、裡急後重。腸炎的潛伏期,從數小時到2~3天。從攝食的食物,如受到污染的蛋奶製品、海產都有關。

 

中醫認為,此症病位在脾胃,胃主收納,可以消化水穀,脾主運化,可以消化食物的精華。如果脾胃受到了邪氣,就會使得胃失和降,造成嘔吐,若水穀不化,脾胃運化失常,便容易形成瀉泄。

 

陳醫師表示,辨證治療上,針對「寒濕型」,可見排便稀而水,有臭氣,會發熱,惡寒。治療可用疏散風寒、化濕的藥方,如藿香正氣散。還有「濕熱型」,可見排便黏液、腹痛、臭味、噁心、小便黃、身體發熱。治療可用清熱利濕的藥方,如葛根芩連湯。以及「脾虛型」,可見排便比較稀、會噁心、疲倦,通常,吃完食物之後,容易腹瀉,會有水穀不化的現象,可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。

 

預防細菌性腸炎,醫師建議勤洗手。避免使用不潔的食物。可食用運動飲料,稀釋後,來補充流失的水份。症狀改善後,可用中藥來調理、增強身體的機能抵抗力。若要增加胃腸機能,可按摩合谷、足三里、天樞、大橫穴。茶飲保健部分,可用藿香、紫蘇、黃芩各2錢,以800C.C的水,煮沸後,放溫飲用。改善細菌性腸炎所引起的脹氣、噁心、腹痛、發炎的症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玫妃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